二战期间的印度洋,第 3 部分
军事装备

二战期间的印度洋,第 3 部分

在 M3 格兰特中型坦克的支持下,古尔卡斯在印度东北部的 Imphal Kohima 公路上扫荡日军。

二战开始时,印度洋是盟军,尤其是英国从远东和大洋洲的殖民地运送补给和军队的极其重要的交通要道。 日本人的成功极大地改变了这种情况:一些殖民地失去了,而另一些则成为了不得不独自为生存而战的前线国家。

1942年XNUMX月,英国人在印度洋​​的地位明显不如一年前,但年初承诺的灾难却遥遥无期。 盟军控制了海洋,可以将货物运送到印度,并通过波斯运送到苏联。 然而,失去新加坡意味着英国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航线被缩短。 这两个领地的安全不再取决于伦敦,而是取决于华盛顿。

在轰炸达尔文港口期间,m / s“海王星”船上的弹药爆炸造成了最大的损失。 然而,在前景中可见的扫雷舰 HMAS Deloraine 在这场悲惨事件中幸存下来。

然而,日本的袭击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威胁很小。 与今天仍然存在的美国宣传相反,日本人不是被征服整个世界的欲望压倒的疯狂军国主义者,而是理性的战略家。 他们希望从 1941 年偷袭珍珠港开始的战争将遵循与 1904-1905 年与俄罗斯的战争相同的情景:首先他们将采取防御阵地,阻止敌人的反攻,然后进行和平谈判。 英国的反攻可能来自印度洋,美国的反攻可能来自太平洋。 来自澳大利亚的盟军反攻注定会卡在其他群岛,并没有对日本构成直接威胁。 (它被尝试的事实是由于次要原因 - 主要是政治 - 这可以由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象征,他想不惜一切代价返回菲律宾。)

虽然澳大利亚不是日本的战略目标,但它具有潜在的作战重要性。 甚至在 1941 年之前,指挥官——后来的海军上将——帝国海军参谋长富冈贞敏就建议不要攻击夏威夷——这导致珍珠港和中途岛——先攻击斐济和萨摩亚,然后再攻击新西兰。 因此,预期的美国反攻不是直接针对日本岛屿,而是针对南太平洋。 袭击新西兰本来是更符合日本战争计划前提的行动,但客观因素阻止了它。

海军司令部决定三个师足以占领澳大利亚北部省份,排水量约为 500 总吨的船只将负责处理。 帝国军司令部对这些计算嗤之以鼻,确定了000个师的最低兵力,并要求提供10万总吨的吨位。 这些力量和手段比 2 年从缅甸通过马来亚和荷属印度到菲律宾的征服中使用的力量和手段更大。 这些是日本无法派出的力量,她的整个商船队的排水量为 000 万吨。

入侵澳大利亚的提议最终在 1942 年 1942 月被拒绝,当时在征服新加坡后考虑采取进一步的军事措施。 日本人决定入侵夏威夷,以日本人在中途岛的失败而告终。 占领新几内亚本应是一种破坏活动,但在珊瑚海海战之后,该计划被搁置。 值得注意的是相互依存:珊瑚海海战是在中途岛海战前一个月进行的,第一次战斗的损失促成了第二次日本人的失败。 然而,如果中途岛战役对日本人来说是成功的,征服新几内亚的计划很可能会重新开始。 日本人在试图占领瑙鲁岛时展示了这样的序列——这也是入侵夏威夷之前破坏计划的一部分——在 XNUMX 年 XNUMX 月被迫撤退,并在 XNUMX 月重复了这一行动。

添加评论